重庆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全民科学热潮:3000场活动、千万人次参与,打造西部科普高地

2025-10-10   重庆市科协

  9月的重庆,天朗气清,秋意渐浓,处处弥漫着传播科学知识的浓厚氛围,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巴渝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从主城区到各区县城乡,从壮美三峡库区到灵秀武陵山区,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广大院士、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纷纷走进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和校园课堂,宣传阐释党的科技强国战略、推广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弘扬传承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为市民送上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科学盛宴。

▲青少年体验科普互动项目

  在科普月系列活动中,重庆市科协联合四川省科协、成都市科协等单位举办2025年全国科普月“川渝科普云联动”线上活动,川渝双城同步启动、云端联动;重庆市科协牵头联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汇聚多方科普资源,掀起科普热潮。

▲市民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互动问答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市科协还精心策划举办了24场特色活动,市级学会、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教育基地、各区县科协等联合开展活动。全市范围内共组织各类科普月活动超3000场次,10万余名科技工作者与科普志愿者积极投身其中,吸引近1000万名群众参与。

  除了丰富多元的科普活动外,各类科技论坛与科学家互动对话活动也逐一开展。9月15日,2025川渝数智赋能科技小院建设工作交流活动在渝举行,探讨“如何为科技小院插上数智‘翅膀’?”等问题。

  9月25日,“我的科学之路”科学家互动对话活动在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举行,链接起“大学城”里的专家与“科学城”里的孩子,构建起一座连接现在与未来、梦想与实践的桥梁。

  这场覆盖广泛、全民共享的科普月热潮,在全市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科学的种子在巴渝大地深深扎根。

  办好科普月活动 是科协组织的重要责任

  2024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正式施行。该法律以条文形式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标志着原“全国科普日”正式升级为“全国科普月”,为我国科普工作的扩容提质奠定了法律基础。

  “这一举措不仅为全国科普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我市开展科普活动指明了清晰方向。”重庆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普法》以立法形式将每年9月确立为全国科普月,意味着我国科普工作从此迈入制度化保障、常态化推进、全民化参与的全新发展阶段。

  今年年初,重庆市科协党组便提前谋划、明确部署,把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科协在联系科技工作者、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高标准筹划、高水平组织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力打造西部科普中心标志性成果。为此,重庆市科协相关部门主动汇聚多方资源力量,精心策划活动方案,从科普内容的创新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衔接,既力求让科普月活动彰显重庆特色、凸显专业水准,更致力于让科学知识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惠及更多群众。

  主场活动七大展区 多元体验亮点频出

  9月13日,2025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重庆金融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活动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集中设置《科普法》宣传、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数字科普、科普研学、前沿科技、科普阵地、数字金融七大展区。各展区既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有机联动,紧扣我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全方位展现科普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的展台前人气十足,透过显微镜,晶圆片上密密麻麻的晶体管与精密线路清晰呈现,独特的科技视角吸引众多青少年驻足围观、争相操作体验,近距离感受微观世界里科技的奇妙。

  与此同时,科普剧目展演、科普大讲堂、科普短视频展播等100余项特色活动同步开展。活动采用“科学+艺术”的呈现形式、“观展+互动”的参与模式,打破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壁垒,让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沉浸式感受科学的魅力。

  重庆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主场活动整合优质科普资源,汇聚了全市多家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及科普基地带来的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了上万名市民到场参与。这一平台不仅为公众搭建起全方位了解重庆科技发展成果的窗口,更创造了近距离接触科技、探索科学的机会,进一步点燃了大众的科学热情。

  科普地图引发关注 为市民“科学之旅”提供实用指南

  9月13日,“重庆市科普研学地图”正式面向市民发布。这张地图借助文图展板、影像视频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现全市优质科普资源,更创新推出“科普+文旅”特色研学旅游线路,推动原本分散的科普资源向“共建共享”转变,为市民随时开启“科学之旅”提供了便捷实用的指引。

  科普地图的“覆盖网”还在持续延伸,9月16日,梁平区首张“科普地图”也正式亮相。这张地图串联起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梁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重庆市数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12处科普基地,涵盖生态、科技、农业、安全等多个领域,让当地群众的科普体验更具针对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及《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科普研学试点城市建设步伐,今年7月,重庆市科协面向全市广泛征集科普研学课程资源,积极探索推出具有重庆特色的科普研学地图。目前,除“重庆市科普研学地图”已正式发布外,各区县也在有序推进此项工作,让科普资源的“导航图”覆盖更多角落。

  科普月活动反响热烈 科普成效深入人心

  2025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持续攀升。

  “作为长期深耕土地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触可及的科普资源,助力科普实现从‘知识传播’到‘公众共建’的深度升级。”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首席专家杨庆媛,从科技工作者的视角道出了对科普事业的担当。

  2025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重庆科普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重庆市科协相关部门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科普工作力度,持续探索创新科普模式,丰富科普内容与形式,整合更多社会优质资源,推动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重庆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文章主题词: 重庆 首个 全国科普月 科学热潮 活动 西部科普高地
相关 推荐 热门 分享
评论

(0)

120字,已输入0

发表
分享

0

推荐

0

收藏
评论

0

关注

34